秋
立秋时节
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
8月8日立秋,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此时,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,但凉风已经不远了。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我们应该应顺应四时,顺应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进行科学调养。
二十四节气
秋
立秋
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,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”也就是说人们在养生时,应顺应四时,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。
——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
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,立秋时节的养生要点主要是“三防”和“三养”。那么具体“防”什么?又“养”什么?
立秋·三防
一、防感冒
立秋后,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白天很炎热,但晚上则会凉爽很多。如果你晚上还保持着夏天的习惯,如赤膊着身体,吹一整晚空调或者风扇,吃冰镇西瓜、冰淇淋、冰饮等,晚上就很容易使自己遭寒气侵体,诱发感冒。
二、防秋燥
入秋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下降,燥气增多。初秋的天气属于温燥,会损害人体的津液,使人出现皮肤干燥、眼干、咽干、津液少、小便黄、大便秘结等症状。因此,防秋燥非常重要。防秋燥最重要的是多喝水,多吃萝卜、莲藕、荸荠、梨等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的食物,要少吃辛辣、油腻等食物,以免损耗体内津液,加重秋燥的症状。
三、防忧郁
大家可能都听说过“悲秋伤春”这一成语,到了秋天,人似乎容易变得伤感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肺在志为悲(忧)。”意思是,人秋季容易忧郁与肺有很大的关系。秋季是肺易发疾病的时期,如果肺气虚,身体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,因而更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。因此,大家在入秋后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态,多运动,多交流,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让心情愉悦起来。
立秋·三养
一、养肺
入秋养生有门道,首先第一养就是“养肺”。中医认为,肺与秋季相应,立秋之后,天气就变得干燥,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,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,容易生病。因此,入秋后要注意养阴润燥、润肺。
秋季养肺推荐:百合,蜂蜜,燕窝。
二、养肝
人们往往只重视“春季养肝”,而忽略了入秋后也是要养肝的。入秋之后,肝气受到抑制,而肝又主情志,疏泄气血,这时候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、气血失调的现象。秋季养肝在饮食上应谨记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以助养肝。
秋季养肝推荐:枸杞,菊花,熊胆。
三、养肠胃
胃病在秋季也是常见的疾病。医学认为,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,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或加重原来的胃病。胃病患者在入秋后的饮食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为宜,做到少吃多餐,定时、定量,以中和胃酸,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,避免吃生冷刺激、煎炸、腌制的食品,也要戒掉刺激性的食物。
秋季养胃推荐:茯苓,石斛。
立秋·养生技巧
起居调养:“早睡早起”忌贪凉
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立秋后别再过于贪凉风、开空调,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。
精神调养:安神养气莫悲秋
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以避肃杀之气。可以通过练习静坐、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、静心凝神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运动调养:轻松平缓不过度
立秋之后,阳气收回,禁忌暴汗,不利于潜阴藏阳,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,如瑜伽、太极拳等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体质虚弱者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
E
N
D
来源| 网络综合
Copyright© 1999- All Rights Reserved,贵州一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:(黔)-非经营性-2018-0015
黔ICP备14006956号-1 公司电话:服务热线 400-0851-222 品牌文化中心 0851-85650178
联系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州建筑科技产业园2号楼 技术支持:贵州一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